单车基械匠,给您带来更多新奇,好玩北京股票配资网,有趣,实用的单车知识。欢迎订阅。
自行车轮圈技术近年来因为无钩设计的兴起又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前自行车技术委员会主席乔希 ·波特纳甚至直言无钩轮圈就是个\"骗局\"。不过制造商则宣称无勾轮圈具备了轻量化和气动优势。那么本文就从安全、性能及适用场景三方面解析一下两类轮圈特性,为您的选择做个参考。
安全性能:有钩设计也许更可靠
无钩轮圈的最大争议在于其安全隐患。取消传统钩边结构后,轮胎仅靠胎唇与轮圈平面贴合。实验室测试数据显示,部分轮胎在78-80psi的胎压下即有可能发生\"爆胎\"(轮胎瞬间脱框漏气)。曾经职业车手德根特在环阿联酋赛中就因Zipp无钩轮圈脱胎导致了严重摔车。这件事也促使国际自盟(UCI)启动了安全调查。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(ETRTO)甚至强制规定:23mm内宽的无钩轮圈必须搭配28mm以上轮胎,使用25mm轮胎被视为很“危险的行为”。
相比之下,有钩轮圈的凸起钩槽能牢固锁住胎唇,并且支持100psi以上高压骑行,兼容25-32mm主流轮胎规格,成为了公路职业车手首选。2024环法冠军波加查的战车搭载的ENVE新款轮组便采用了\"迷你钩\"设计,印证了传统结构在顶级赛事中的可靠性。
性能表现:优劣互现
气动性无钩轮圈理论上有助于轮胎形成更圆截面,减少气流分离;宽轮圈与轮胎平滑过渡,降低风阻。但前行业主席波特纳指出:实际风洞数据并未证明其优势,反而因轮胎充气后宽度增加(如标称25mm实测达28mm),常破坏\"105法则\"(轮圈宽度需达轮胎105%以实现最佳气流)。有钩轮圈通过精确匹配轮圈与轮胎宽度(如28mm胎配26-28mm轮圈),更易满足气动优化条件。
轻量化和生产成本无钩轮圈因简化碳纤维制造工艺,重量可降低10%-15%,成本更具优势。如Zipp 303无钩版比前代降价30%。但高端有钩轮圈也可以通过结构的创新来实现减重,如Lightweight新款MEILENSTEIN仅1190克,与无勾轮圈的差距正在缩小。
抗冲击性无钩轮圈的边缘更厚实,在砾石路、山地骑行等低胎压(<40psi)场景抗损伤能力更强。而有钩轮圈则在高胎压公路骑行中抗形变表现更优。
当然行业内部对这两种结构的态度也是存在分歧的。比如Zipp、ENVE等为了推广无钩轮圈,推行了\"轮组+轮胎\"绑定销售的策略,来提高用户骑行的安全性;DT Swiss则坚持有钩设计,强调\"全兼容性\"。
选购建议:按需匹配是关键
适用无钩轮圈场景山地/砾石骑行(胎压<40psi)、休闲公路骑行,并且能在厂商数据要求下使用(如23mm轮圈必配28mm以上轮胎,胎压≤73psi)。
推荐有钩轮圈场景竞赛级公路骑行(尤其高胎压爬坡/下坡)、长距离耐力赛,或追求轮胎兼容性的用户。其广泛支持25-32mm主流轮胎,安全冗余更高。
温馨提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轮圈,都必须重视轮圈与轮胎的兼容性。普通车友如果追求轻量化并且可以接受轮圈对胎压的限制,可以尝试无钩轮圈;相反竞赛党以及安全优先的,还是建议选择传统的有钩轮圈。
极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